作为黎平五中的一名化学老师,潘康铭十六年坚守育人一线,通过知识传授夯实基础、能力培养提升素养、价值塑造引领成长,为我县教育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鲜活思路与强劲活力。
课堂上,潘康铭正在给学生讲述化学器皿用法:“我们要保证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,因为它的容积有限,一旦液体多了很容易喷溅出来。”
踏上三尺讲台以来,潘康铭全力打破传统教育思维局限,以创新精神,主动适应时代发展,肩负起引导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首要责任。
潘康铭说:“当今时代科技浪潮席卷而来,教育形态发生了新变化,我们一线教师是教育变革的直接实践者,不能再局限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,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,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、未来能力的培育者。”
十余年来,潘康铭始终锚定国家未来人才需求,深耕人才培养转型,推动育人理念与实践全方位革新。实践中,他通过小组探究、主题辩论等多元形式,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角,将核心素养培养无缝融入教学全流程,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塑造的深度融合。
黎平五中教师张岑燕说:“潘老师始终站在教育的前沿,真正践行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,善于激发学生的内驱力,引导他们发现自我、探索世界。他不断通过教育实践,诠释了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。”
潘康铭说:“我们要把培养目标从应试能手转向未来栋梁,在日常教学中不再进行单向知识灌输,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,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思考,呵护他们的创新萌芽,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育中找到自身价值。”
创新教学与实践,是教师履行责任的关键路径。在科技赋能教育的背景下,潘康铭还积极借助新技术、新方法创新教学模式。依据学生个体差异定制个性化学习计划,增强学生非认知能力;并将科技与教学深度融合,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人机协同教学模式,提升教学针对性与高效性。
潘康铭说:“认清变革趋势,明确培养方向后,关键要找到行动路径,我们要把新理念、新方法与科技结合,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,让教育教学更具针对性、高效性、更好地培养未来人才。”
黎平五中学生吴荣烨说:“我非常喜欢潘老师的课,他总是用幽默风趣的生活例子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,让我们感觉非常的轻松愉快。现在我每天都在期待潘老师的课,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化学小秘密。”
(姚强 申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