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防线,近日,地坪镇组织政府干部、消防队员、卫生院医护、派出所民警及防溺水值守人员,在亲水水域河畔开展防溺水应急救援培训。通过“真场景+真操作+真讲解”,让参训人员练就“识险、避险、救险”硬功夫,织密多方联动的水域安全网。
水花里的“生死时速”——情景课堂淬真章

“快来人啊!有人落水了!”一声急促呼救划破宁静,溺水情景模拟骤然开启。水面上,一名“溺水者”剧烈挣扎,头部在浪中时隐时现。附近值班人员眼疾手快,一边朝着四周大喊求援,一边手指翻飞拨通急救电话,争分夺秒为救援抢时间。
消防队员携带专业装备火速赶到,橙色救生圈“嗖”地掷向目标,精准落在“溺水者”身旁。两名队员穿好救生衣,以仰漂姿势破浪前行,从背后稳稳托住“溺水者”腋下——这个动作能避免被慌乱中挣扎的人拖拽。岸边人员默契配合,合力将人平稳拉向岸边。卫生院医护人员提前在岸边铺好急救垫,随后与消防队员、派出所民警共同将“溺水者”安全转移上岸。
从发现险情到成功救援,全程用时不到5分钟。整个过程紧张有序、衔接流畅,充分检验了参训人员的应急反应速度与协同配合能力。演练结束后,负责人复盘时强调:“先护好自己,才能救别人,盲目下水只会添乱。”这场水花里的“实战”,让参训者真切体会到:每一秒的精准配合,都是溺水救援中的“生死砝码”。
器材旁的“较真时刻”——实操课堂练真技

“救生衣卡扣得扣紧哪几处?抛救生圈要瞄准哪个角度?”实操课堂上,消防队员拿着器材逐个提问,开启“较真模式”。现场的救生衣、救生圈、救生绳、救生杆等装备被一一铺开,队员们化身“考官”,手把手教要领。
“穿救生衣要‘三查’:查卡扣是否卡牢、查腰带松紧是否贴身、查浮力片是否齐全,少一步都可能出事。”队员边演示边强调。抛投救生圈时,他们特意标出瞄准点:“站在上风处,手臂划半圈发力,让救生圈带着绳斜着飞,才能精准落在溺水者身边。”
参训的政府干部、村干部轮流实操,有人把救生衣穿成“松垮外套”,有人抛救生圈时差点脱手,队员们当场纠正:“这些细节看着小,救命时就是生死线。”一番练习下来,大家手里的动作越来越标准,“较真”练出的真本事,成了守护安全的硬底气。

方言里的“救命锦囊”——知识课堂传真经
“落水后莫慌,学“水母漂”保平安!”知识课堂上,吴医生用当地方言讲解自救技巧,手把手演示“水母漂”动作:“深吸一口气,双手抱膝让身子浮起来,露个鼻子喘气,省着力气等救援。”
针对施救误区,她用方言强调“三个坚决不”:不独自下水、不从正面靠近溺水者、无保护措施时不手拉手施救。最引人关注的是心肺复苏实操。吴医生用模拟人演示:“按压位置在两乳头连线中点,深度5到6厘米,像揉面时往下按的劲儿,每分钟100到120次……”参训人员轮流练习,有人按错位置、有人力度不足,吴医生一一纠正:“这是‘救命的按压’,差一点都可能影响效果。”方言讲解接地气,大家听得明白、记得牢,一个个“救命锦囊”真正入脑入心。

此次培训成效显著,106名参训人员不仅练出了应急救援的“真功夫”,更装满了应对险情的“救命锦囊”。大家纷纷表示,将把所学技能用在实处——日常值守中时刻绷紧安全弦,遇险情时科学高效施救,以实际行动守护亲水水域的平安,让“救在身边”的承诺化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坚实屏障。
(石磊)